
懂王这回彻底没招了,没想到自己花10个亿的“改名”工程才刚上马,我方又实锤一件大事,原来歼35可一次性携带6枚中距导弹,超视距作战远超对手,战力彻底碾压美军F35。 我方重大纪念活动期间各种先进武器集中展示,有关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和战力高低的讨论也随之而来,现在即便是我们想藏拙也藏不住了。 日前,我方官媒主动公开了歼35的战力内幕。在资料中,歼35展示了其开启的内置弹舱,其中赫然陈列着6枚空空导弹,这一幕彻底终结了外界长期以来对歼35实际载荷能力的种种猜测。
作为中型多用途隐身战机,歼35一直被舆论用来对标美制F35战斗机。因此,当歼35的内置弹舱展露在众人面前时,大家才知道作为后起之秀的歼35战力究竟有多强。6枚空空导弹,意味着歼35拥有比F35更多的战斗选择性。而在这方面,F35的内置弹舱容量一直为人所诟病,原因在于其弹舱狭小,这导致该型战机在执行特定任务时最多只能塞进去4枚导弹,这就极大地限制了F35战力的发挥。如果数量上的比拼尚不足以决定两款战机的实际战力,那么在武器的搭配上也可以一较高下。 我军的歼35战斗机在空对空作战时,主要搭载的武器有多种选择,比如已经十分成熟,且经过实战检验的霹雳15,这款导弹的外贸型号已经被证实可以在全数据情报体系的支持下击中200公里的目标。那么作为国内自用的版本,其射程还会更远,战力也会相对更强。 除此之外,也可以搭载霹雳16中距空空导弹,这款导弹在改进后,可能采用了折叠弹翼和无主翼气动布局,能够很好地兼容到歼20或者歼35的弹舱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歼35战斗机的隐身作战优势。
根据一些外媒的推测,该型导弹最大射程可能达到300公里,且突破性地采用双脉冲或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赋予导弹更强大的推力和末端突防能力,专门用来对付敌方的预警机、运输机等高价值空中目标。 由此可见歼35在这方面的优势明显,相比之下,F35在空战方面搭载的AIM120D导弹最大射程只在160公里,而且在导弹的打击效率和电子对抗方面远远不如我方的霹雳15。 美国一直在尽全力开发AIM260A,通过采用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等手段,试图让该型导弹的射程突破190公里,可直到2025年2月,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才公开展示实物模型,距离服役更是遥遥无期。
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的F35不仅在内置弹舱载弹量上不及歼35,在导弹的质量上也与歼35存在差距。如果再算上歼35还采用了新型航电系统,以及内置折叠梯等新型技术,在综合战力上还会更上一个台阶。 当然,美国方面也没有坐以待毙,当地时间9月3日,白宫问责办公室发布了一则关于“解决F35延迟交付和改善未来发展所需行动”的调查报告,矛头直指F35升级计划的延误、成本超支和供应链困扰的问题。 该报告着重提到了五角大楼和F35的供应商需要加快F35新批次,即F35Block4的升级速度,根据该计划,新一批的F35将采用更强大的变循环发动机,提升其动力和机动性,同时采用氮化镓天线元件的新型APG85有源相控阵雷达、升级的多种传感器等组件,提升传感器和感知协同水平。
只不过现在的大问题是,此次的升级计划已经因为关键材料的缺失和供应链的中断,导致升级过程屡屡拖延,以至于成本超支60多亿美元,但又迟迟看不到成果。美国方面,已经多次催促,此次发布的报告,也是为了催促各方加把劲,尽快将这个新东西拿出来。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一款战机能否发挥其最强战力,其背后也离不开整个作战体系的支撑。歼35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其载弹量和导弹的性能上,同样体现在我国不断发展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和作战理念上。 需要补充的是,这一点同样体现在歼35的新技术上,比如内置折叠梯这个事情,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技术突破,过去也只有美国在F35C上装载了这种梯子,其本义是为了让战机更好地适应海上作战的需要,从而节约甲板空间和提升战机的起飞效率。
试想一下,当两个航母编队在海上相遇,一个拥有自带折叠梯的舰载机编队,就可以将飞行员更快地送上战机,而不是需要等待移动舷梯来帮忙。这不仅仅是一个梯子的折叠和收放,而是现代化海战中作战理念的突破。 在这背后,同样需要整个航空工业的支撑,因为增加一个折叠梯,就需要对飞机的气动外形和内部结构进行全新设计,既要让其发挥价值,又不能影响战机的整体隐身性。恰恰也是我方在航空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歼35等先进战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反观美国在近些年的军事技术开发过程中,却处处受限于各种因素,导致其军事技术发展步伐有所放缓,这一系列问题都暴露出美国在军事工业体系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综合来看,歼35在战力上碾压美军F35并非偶然长城配资,而是我国航空工业实力和作战理念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
辉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